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四月四日,月食

講起月食的成因,很多人都知道:“不就是月球、地球和太陽連成一直線時的天文現象嗎?”

不過,以前帶活動時常常會有人問:月球一直圍繞地球公轉,那每個月不就都有一次月食、一次日食了麼?

其實,日、月食不常見是因為地球的公轉軌道,和月球的公轉軌道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一個差不多5度的夾角。就因為這5度的夾角,月球、地球和太陽真正連成一直線的機會沒有像滿月那麼多。不然,就不會有滿月的出現了。


亦因為這約5度的夾角,地球上看到的月食大致可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

地球被太陽照射後,地球進入黑夜的一面會伸延出兩個區域,本影區(Umbra)和半影區(Penumbra)。本影區就是幾乎所有太陽光都被地球遮擋的區域,而半影區就是有少量太陽光從地球旁邊照射到的地方。

當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就會出現月全食(Total Eclipse)。

月全食最大的特徵就是,當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區時會出現俗稱紅月亮的現象。這是因為太陽的光線被地球大氣層偏折,但大部份顏色的光線被大氣層散射(Scatter)走了,只有少量的紅光能到達月球的表面再反射到我們的眼睛,於是看到的月球就會呈現褐紅色。


當月球不能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區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為月偏食(Partial Eclipse)。

而如果月球完全不能進入本影區,而只在半影區的時候,那就稱為半影月食(Penumbral Eclipse)。不過半影月食的光度變化比較少,所以肉眼一般難以察覺。

而其他時候,就只能看到一輪滿月在天空了。

在天文,月食分為7個階段:
食始(P1/First Contact):月球開始進入半影區。
初虧(U1/Second Contact):月球開始進入本影區。
食既(U2/Third Contact):月球完全踏入本影區的一刻。
食甚(Greatest Eclipse):月面中心和本影區中心最接近的一刻。
生光(U3/Fourth Contact):月球開始離開本影區的一刻。
復圓(U4/Fifth Contact):月球完全離開本影區。
食終(P4/Sixth Contact):月球離開半影區,月食過程完結。
不過因光度變化不明顯,所以食始和食終肉眼很難察覺。

網上有不少以往不同地方月全食的影片,大家可以看到一些業餘天文愛好者拍攝的影片也可大約了解月食的面貌。例如這個在2010年冬至日(冬至是什麼?!快點擊我之前介紹驚蟄的文章!)於美國拍攝的月全食過程。(連結

4月4日的月食是月全食,香港可以觀測得到。當天的月食約由下午6:15初虧,但當天月出的時間約為下午6:33。所以月出的時候,月食已經開始了。天文之中有一個術語,叫做帶食月出,就是表示月出時月食已開始的狀態。

雖然今次不能觀看整個月食,但因為食既時月球已昇上天空,所以肉眼能欣賞的過程今次在香港都能看到,所以還是值得好好凖備一下去觀看這難得的天文現象。

食既:晚上7時54分
食甚:晚上8時正
生光:晚上8時06分
復圓:晚上9時45分
食終:晚上11時正

整個過程,月球會在東南偏東至東南位置。

今次的月食在本影區共歷時約3小時30分鐘,食甚有12分鐘之多,也夠拍攝和觀測了。

觀看月食相比其他天文觀測比較簡單,因為月球的光度在地球上看明顯比其他天體都亮,所以只要當天天氣晴朗,月球應該不難找到。

不過,天有不測之風雲,出外觀月時,還是最好準備好雨具。當天,在太陽下山之後,找一個東面開揚的地方,應該就能看到月球慢慢在東面昇起。如果沒有天文望遠鏡的朋友,一個觀鳥用,甚至很普通的雙筒望遠鏡也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果雙筒望遠鏡也沒有,單用肉眼其實也可以享受到觀月食的樂趣的。

其實,每次月食發生,香港也有不少機構會舉辦一些免費的公眾觀測活動,屆時公眾就可以在專家帶領下使用專業的天文設備觀賞天文現象。過往舉辦的例如有太空館的路邊天文活動,有興趣的朋友要留意太空館的公怖了。今年,香港天文台聯同太空館亦會有網上即時播放是次的月食過程,讓安在家中的朋友也能觀賞這次香港天文盛事。(連結)

讀完這篇文章,想知多些的話,太空館現在上映的天象節目《日食傳奇》可能會適合你。片中會介紹日、月食的成因、歴史和故事,讓大家更能認識這些天文現象,映期至8月31日。

不過,天文觀測最重要的還是天氣,所以就讓我用一句天文人愛用的祝福語作結吧:Clear Sk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