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而我不知「星軌」是甚麼


數碼相機的發展,顛覆了攝影的傳統。影相不再是一個像二十年前般奢侈的興趣。而且能即時看到成品,學習的難度和成本也下降了不少。於是相機不再只是攝影師的“搵食工具”,很多人即使不是專業攝影師,都擁有一部,甚至多部相機。

做完龍友影“o靚模”、影風景、影候鳥之後,相機還有沒有其他用處呢?夜攝如何呢?

影夜景逐漸成為各攝影發燒友開始會涉獵的範圍。而夜景除了拍街燈之外,星空就是另一個熱門的題材。

事實上,業餘天文學家很多時候都會參與天文攝影。因為作為觀測記錄的工具,用手畫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把天體拍攝下來的。

就在各大相機公司開始投入精力去生產天文攝影的相機後,開始有較多的人去參與星空拍攝。

不過,近差不多十年來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星軌

當我第一次聽的時候,是有人問我「點樣影星軌?」。我想了幾秒鐘,這名詞我聽都未聽過⋯我以為他是指日行跡(Analemma)

我記得我說出了一句嚇壞他的說話:影日行跡,你要把相機放在一個地方,一年不動,所有相機設定也不動,每天或隔一段日子,同一個時間你拍攝那個天區的太陽,多重曝光後就是了。

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下巴差不多到地板,說「星軌喎?」

我想了一想,也對哦,Analemma主要針對太陽,是指因太陽在天球的軌道每年不同的日子都在不停改變(可參考天文誌中關於春分的文章),於是當用一年時間,每天同一時間記錄太陽的位置,就會出現一個類似8字的軌跡。


他說星軌,難道是行星的逆行運動(Retrograde motion)
本來所有的天體在天球上都是東昇西落的,所以在天球向東運行一般叫作順行(Prograde)。
逆行運動是指與地球相鄰的行星在距離地球很接近時,因地球的公轉速度較快的原因,而引致該行星看起來像是在天球中向西移動的現象。
假設你身在藍色的星球上,看紅色星球的運動。你看到的天球就正如深藍色的平面。紅色的星球就會出現在天球停一停頓,甚至反向行走的現象。

From Wikipedia

「如果係影行星逆行,都係差唔多啦,只不過要查吓邊段日子會逆行,又係每晚同一個時間拍一張,疊起嚟就係啦!」

他看起來不太滿意答案,拿出一本雜誌的相片,說「咁影完疊完就會變成咁?」
From Nikon Website
哦~原來他是說星流跡(Star Trail)呀⋯

星流跡其實是地球自轉的結果。地球自轉,於是恆星看起來在天球上東昇西落。如果把恆星的行走軌跡都記錄在底片上,就形成一幅星流跡了。

所以,拍攝星流跡是比較簡單的,只要把相機固定向著天球的其中一個範圍,再長時間曝光,譬如以前用菲林相機,開著B快門,開著幾十分鐘甚至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得到一張星流跡了。

如果想成品好像上圖般一個個同心圓的效果的話,就要將北極星放入視場之中。

如果視場之中沒有北極星的話,就會拍出另一種的星流跡
From Wikipedia
這是一種叫做固定攝影的天文攝影方法。算是天文攝影中最簡單,需要器材最少的一種。只要你有一部相機,有一個穩定的腳架,就可以了。

數碼相機拍攝,就可以再好好運用電腦科技。只要用相機拍攝同一個範圍,每張曝光幾十秒,拍幾十張、甚至過百張,用軟件把相片疊起來也可以製成一張星流跡,市面上有很多軟件可以把照片疊起來,有免費的,也有收費的。

疊相的好處是可以消除相片的雜訊,尤其在香港光害較大,所以分開多次曝光的話,每張相片受光害的影響也較少。

那星軌是說錯的囉?

其實也說不準。現在稱這叫做星軌的人越來越多,難保有一天就真的所有人都叫星軌了。

但也想大家知道,這其實是“星流跡”呀!聽起來,不專業一點嗎?我就是稱它做星流跡的,嘻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